中國電力網訊 “電力‘三相電’分為‘黃綠紅’三色,目的就是精準對接、安全用電。圖上黃色代表‘一般戶’、綠色代表‘未脫貧戶’、紅色代表‘已脫貧戶’。”9月10日,在蒙城縣雙澗鎮(zhèn)鎮(zhèn)西村駐村工作隊駐地,一張“紅”圖也剛剛上墻。“三年前,這張圖還是滿眼綠色。”駐村第一書記說,這張由綠變紅的示意圖,正是鎮(zhèn)西村舊貌換新顏的真實寫照。
國網蒙城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進駐鎮(zhèn)西村以來,開展“分類管理、精準施策、掛圖推進”專項行動,“以房定戶、以戶識人、人戶不落”,對全村村民(其中貧困戶248戶)進行梳理分類,形成戶類明確、各戶享受政策清晰的村級戶情分布圖,為每戶制定戶情明白紙和后續(xù)扶持計劃,一戶一策、把脈穩(wěn)準,精準發(fā)力。
臨時支部組建
筑牢基層戰(zhàn)斗堡壘
行走在鎮(zhèn)西村,有機麥田麥穗金黃飽滿、養(yǎng)殖場內豬肥牛壯、櫻桃基地春賞花秋摘果、新建的商業(yè)樓正對外招租……一片美好的景象,由于駐村工作隊隊員幾年來不斷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研究村情民情,找準致貧原因,興辦扶貧產業(yè),把“輸血”變“造血”,推進產業(yè)發(fā)展,積極爭取各方支持,成為政策、產業(yè)、教育和資金的牽線人。
“全村540戶148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48戶781人,貧困發(fā)生率達52%,是全鎮(zhèn)最大的貧困村。”鎮(zhèn)西村黨支部書記說,以往因村務混亂,鎮(zhèn)西村一度戴上了軟弱渙散村的帽子,成了有名的問題村、落后村。
“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駐村扶貧臨時黨支部,動員全村黨員干部,通過集中學、自學等方式學習黨的先進方針政策,重新筑牢基層戰(zhàn)斗堡壘。”駐村第一書記說。2016年,國網蒙城縣供電公司派出工作隊入駐鎮(zhèn)西村,隨后他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走村入戶察實情,精準施策定路線。
興辦扶貧產業(yè)
“一張圖”謀劃致富路
8月,雨季多發(fā),正值采摘的好時節(jié)。每天,鎮(zhèn)西村村民開辦的糧食烘干基地“集合地”,稱重、分揀,8臺電動烘干機齊上陣。“每斤一元左右,每天能收上千斤。”村民忙得不亦樂乎。
曾是貧困戶的王村民,早有靠采摘“摘窮帽”的想法。但全靠人工晾曬,加上交通閉塞,每逢陰雨天,玉米腐爛更快。他也想買烘干機,但囊中羞澀,只得苦守著窮飯碗。村民只是該村數百名貧困人口中的一員。
“圖畫再好,也要看實效。我除了一把力氣,啥都沒有。就想買臺烘干機,給大伙兒增條致富路。”2018年,王村民知道駐村工作隊掛圖推進脫貧工作后,萌生了檢測駐村工作隊是否“光說不練”。
“既然要干,咱就讓玉米變成寶。”扶貧隊員立即跑辦小額信貸30萬元、協(xié)調場地、布設線路,很快8臺電動烘干機安裝完畢。
消顧慮,添動力。王村民除了收購加工玉米,還盯上了野生中藥材。目前,年烘干每天4萬多斤,加工各類中藥材40余噸,每年為周邊百姓增加收入100多萬元。他不僅還清了貸款,脫貧致富,還幫助近百戶貧困戶“由綠變紅”。
扶智又扶志
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隊”
“扶貧隊員大哥,我已經被安徽醫(yī)學院錄取了。”剛得知喜訊,18歲的被扶貧戶小明,便把消息告訴了扶貧隊員。三年前,性格內向、乖巧懂事的小明,因不愿為操勞的父母增加負擔,一度產生輟學念頭。在一次入戶走訪時,工作隊得知了他的情況,扶貧隊員立刻幫他辦理了“三免一助”,指導他學習方法,幫助他重樹學習信心。
如今,俺家老屋修葺一新,窗明幾凈,母親當上了護林員,奶奶有了低保,父親通過技能培訓,到合肥干起了瓦工,家里有了穩(wěn)定收入。“我、我的家、我們村,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將來我要成為一名基層醫(yī)生,扎根鄉(xiāng)村去幫助更多人。”貧困戶說道。
截至今年9月底,雙澗鎮(zhèn)路南村的脫貧攻堅圖上有了綠色區(qū)域,全部變成紅色。如何寫好脫貧攻堅筑牢返貧防線這篇文章,如何與鎮(zhèn)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此,國網蒙城縣供電公司持續(xù)夯實脫貧致富筑牢返貧防線的思想根基,激發(fā)群眾自我發(fā)展、參與發(fā)展、共享發(fā)展筑牢返貧防線的內生動力,從而更好帶動扶志扶智,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