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自古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何日天人開一線,聯(lián)檣銜尾往來游。”這首鐫刻在白鶴灘絕壁上的古詩,寄托著多少代人開發(fā)金沙江的夙愿。如今,這一美好的夙愿正在變成現實。
年近六旬的居民王正學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這輩子還能住進樓房。站在自己的新居前,望著眼前一排排小樓錯落有致、屋舍儼然,回想起在泥石流多發(fā)的上紅巖居住的生活:“以前我們家住的是土房,家里人均只有不到4分地,日子過得很辛苦。現在不僅搬進了新房,還能定期領到土地征用補償金,感覺一下子達到了小康。”
王正學的“新家”在云南省巧家縣大寨鎮(zhèn)下家灣移民安置點的一座別致的三層小樓里,大寨鎮(zhèn)上、下家灣移民安置點是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工程蓄水移民安置實施方案中眾多移民居住區(qū)之一。
生活的變化讓王正學嘗到了幸福的滋味,這是白鶴灘水電移民造福當地、收獲多重效益的一個縮影。3月25日,隨著白鶴灘水電站工程蓄水(云南部分)移民安置省級終驗通過,白鶴灘水電站庫區(qū)云南側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已圓滿完成。水電水利規(guī)劃設計總院(以下簡稱“水電總院”)副院長龔和平表示,國家能源局、云南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白鶴灘水電站移民工作,參與移民工作的干部、工程技術人員敢于擔當作為、勇于傾情付出,各方同向使力,云南移民安置驗收順利通過,移民工作取得了難能可貴的成績。
國之重器
移民先行
金沙江浩浩蕩蕩奔走在高山峽谷中,逝水東流……在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境內的金沙江干流下游河段上,一座拱形大壩赫然屹立在群山環(huán)繞的峽谷間,湍急的金沙江水穿過大壩一瀉而下,顯得蔚為壯觀,這里正是白鶴灘水電站壩址。
在我國規(guī)劃的“十三大水電基地”中,水資源豐富、蘊藏量達1.124億千瓦的金沙江居于首位,白鶴灘水電站是金沙江攀枝花——宜賓河段四級開發(fā)方案中的第二個梯級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825米,裝機容量為16,000MW,是全球在建的最大水電站。
自2010年10月,國家發(fā)改委辦公廳批復開展白鶴灘水電站前期工作后,推進水電站建設的相關進程陸續(xù)開啟。2011年6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開始白鶴灘水電站籌備工作,2015年11月實現金沙江截流,2017年4月開始大壩主體混凝土澆筑,預計到今年7月前,首臺機組將投產發(fā)電。“白鶴灘水電站是國之重器,于2017年7月31日通過國家核準并正式開工,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在不到4年的時間就取得決定性的成果,成績來之不易。”目睹這一切的龔和平感慨良多。
對于水電站的建設,移民安置是決定水電開發(fā)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早在烏東德水電站項目核準時,國家發(fā)改委就提出“先移民后建設”的水電開發(fā)方針,而對于白鶴灘水電站這件“國之重器”,移民的重要性更為突出。“水庫移民是我們水電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做得不好,反過來就會制約水電的建設。”水電總院副總工程師王奎向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對水庫移民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水電總院也與時俱進,及時制訂修訂相關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從現在看,我們移民搬遷效果良好,移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環(huán)境都有大幅提升。”
毫無疑問,水庫移民還是一項難度極高的大工程。“移民工作不是簡單的老百姓搬家,除了人的搬遷和生產生活的變化,還涉及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涉及大量公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花大力氣。”據王奎介紹,做移民工作不僅要熟悉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還要面對千家萬戶做大量的宣傳和思想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非常多的變化,要處理非常多而復雜的問題。
當服務融入細節(jié)中,才會迸發(fā)出溫暖和愛,移民工作就在這種愛和溫暖的包裹下得以順利實施。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征地移民安置涉及云南省3個市4個縣(區(qū)),建設征地總面積234平方公里,淹沒土地35萬畝、房屋957萬平方米,搬遷安置移民5萬余人。記者了解到,自2011年1月1日以來,10年間,在當地政府、規(guī)劃設計單位、移民工程建設者的擔當作為、傾情付出中,這項浩大的工程順利推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十年艱辛
千淘萬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用以形容10年間,白鶴灘水電站工程蓄水移民安置任務實施的艱難和成果,十分貼切。承擔移民規(guī)劃設計任務的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東院”)移民綜合設代處常務副處長周清告訴記者,2011年移民前期調查工作啟動時,由于公路尚未修好,入戶調查都是靠走路,背著打印機、電腦,從鎮(zhèn)上到淹沒區(qū),要走四五公里的山路。
除了交通不便,周清對彼時當地群眾的艱苦生活也記憶猶新:“有段時間我們住到老百姓家里,由于不少地方都沒有自來水,老百姓只能飲用井水,一到下雨天,井里就會出現很多紅色的蟲子……”周清告訴記者,從前期調查到制定方案的幾年間,由于調查任務量非常大,一年當中有超過300天要待在當地。白天在外面走訪,晚上整理材料,一天要工作12個小時,“包括后來調查結束后,制定方案的幾年,跟家里人聚少離多都是常態(tài),很多節(jié)假日,比如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也回不了家。”
在一大批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經過一年時間的調查,設計團隊對淹沒區(qū)每戶居民的家庭情況、訴求都了解透徹。“從2012年~2015年,水電總院對移民安置規(guī)劃設計進行評審,歷經數十次修改,移民方案的制定終于塵埃落定。2016年,大綱和移民安置報告先后審定,到2017年7月,項目才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周清說。
除了設計單位,白鶴灘移民工作的順利推進,得益于各方的協(xié)同努力。王奎表示,為了妥善安置移民,從兩省、各市縣到作為主體設計單位的華東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水電總院作為技術支撐單位,承擔了大量的技術評審和協(xié)調工作,成為各方的“橋梁”和“紐帶”。
得益于移民工作的進展,白鶴灘水電工程的建設也持續(xù)推進。在巧家、東川、會澤三縣交界處,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行至白鶴灘水電站上游蓄水淹沒區(qū),一條悠長的隧洞成為必經之路,它就是“王家山一號隧道”。目前,已順利貫通的“王家山一號隧道”的路面鋪設和設備安裝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記者了解到,該隧道是白鶴灘水電站移民安置在云南最關鍵的一個控制性工程。
據曲靖市會澤縣交通局技術總工程師周偉介紹,“王家山一號隧道”工程于2019年5月中旬正式開工建設,屬于全線控制性隧道,因該隧道地處小江斷裂帶影響區(qū)內,地質情況復雜。為了保證按時完工,施工隊采用24小時不間斷施工,從未間斷,春節(jié)期間也沒有正常放假。十年礪劍,在大批建設者的艱苦奮斗中,白鶴灘水電站正創(chuàng)造著諸多耀眼的成績。
功在當代
不負山河
告別過去,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新生活,往往是從告別開始的。在昆明市東川區(qū)的新村安置點,一排排整齊的樓房早已住滿了來自白鶴灘淹沒區(qū)的移民。今年1月30日,年過五旬的楊建偉帶著家人入住了這里的新房。
楊建偉常年在外開出租車,是家里6口人中的“頂梁柱”。然而,最近幾年,由于健康問題的困擾,讓他無力支撐,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隨著移民工作的推進,如今的楊建偉不僅住上了樓房,還拿到了一筆豐碩的補貼,談起生活的變化,他說,“今年,我兒子考進了吉林大學,我也可以考慮就近工作,再不用愁過日子了!”
金沙江屬于干熱河谷地帶,由于自然條件制約,庫區(qū)多年來處于相對貧困,基礎設施條件、產業(yè)結構都相對落后,過去有很多國家級貧困縣。而通過重大工程的建設,對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促進產業(yè)升級,幫助移民脫貧致富,都發(fā)揮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白鶴灘水庫移民中,和楊建偉一樣實現了脫貧的不在少數。“對于很多老百姓,移民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他們的居住環(huán)境、生活條件,都實現了質的飛躍。”王奎說。
王奎進一步表示,白鶴灘水庫移民對于提高地方城鎮(zhèn)化水平、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都有重大的意義。不僅帶動了地方公共服務設施,如學校、醫(yī)院、幼兒園,甚至農貿市場的建設,同時,移民可以用到達標的自來水,生活垃圾有了達標的排放,對當地環(huán)境改善也有了助力。
與此同時,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對促進我國能源結構的優(yōu)化調整、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據記者了解,全部投產后,白鶴灘水電站年發(fā)電量625.21億千瓦時,相當于上海2015年用電量的一半。水電站投產發(fā)電后,每年可節(jié)約燃煤1968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160萬噸、二氧化硫(SO2)約17萬噸、氮氧化物NOX約15萬噸,減少煙塵年排放量約22萬噸,環(huán)境效益顯著。
據了解,發(fā)達國家水電開發(fā)率在80%左右,我國目前還沒有達到50%,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這一背景下,白鶴灘電站的建設,會帶來非常大的貢獻。金沙江下游河段的水能富集程度堪稱世界之最,是“西電東送”的重要能源基地,而白鶴灘電站也將是重要組成部分。水電是可再生清潔能源,水電每多投入一分,都將為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多貢獻一份力量。
此外,白鶴灘水電站預留防洪庫容75億立方米,與金沙江下游烏東德、溪洛渡和向家壩梯級水庫聯(lián)合運用,使川江沿岸的宜賓、瀘州、重慶等城市的防洪標準進一步提高;還將減少進入三峽水庫的洪水,配合三峽水庫運用,承擔長江中下游的防洪任務,有效減少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成災洪水和分洪損失。
金沙江浩浩湯湯,永遠流淌著那些為白鶴灘水電站作出貢獻人們的記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