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張國寶 國家發(fā)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專家委員會主席
近期,在冬季風暴的襲擊下,美國得克薩斯州遭遇大面積停電。而在市場化因素的影響下,當前得州電網的批發(fā)電價飆升了超10000%……
中國的電力事業(yè)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80年,而今,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全國互聯互通的電網。
國家發(fā)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專家委員會主席張國寶先生曾親歷國家電網建設,他在《篳路藍縷》一書中詳細記述了這一的世紀工程是如何完成的。
本文選自張國寶著《篳路藍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一、從落后弱小破碎的“爛攤子”上起步
新中國的電力事業(yè)是從舊中國的落后、弱小、破碎的“爛攤子”上起步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全國的裝機容量只有185萬千瓦,僅相當于現在的兩臺機組。2015年全國裝機容量達到15.0673億千瓦(未包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陜西地方電力公司供電區(qū)域),是1949年的814倍。1949年全國發(fā)電量49億千瓦時,2015年發(fā)電量達到5.55萬億千瓦時,約是1949年的1133倍。改革開放前,330千伏已是電網的最高電壓等級。如今,中國已擁有世界上最高電壓等級的±800千伏直流輸電和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
1953年至1957年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電力發(fā)展目標是裝機容量205萬千瓦,發(fā)電量到期末的1957年達到159億千瓦時。這目標也是只相當于今天兩臺機組的水平。1952年我國建設的第一臺高溫高壓熱電機組是黑龍江富拉爾基熱電廠,單機容量只有2.5萬千瓦,設備由蘇聯援助。
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我國電網的最高電壓等級是1972年6月6日建成投產的西北電網龍羊峽—天水—關中的33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其余都是220(110)千伏以下的電網。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220千伏輸電線路是豐滿—虎石臺—李石寨線路,1954年1月27日建成投產,豐滿水電站開始向鞍鋼供電。
經過一個甲子,幾代人堅持不懈奮斗、努力,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全國互聯互通的電網,擁有世界上最高電壓等級的±800千伏直流輸電和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并且迄今沒有發(fā)生過像美東、歐洲電網曾發(fā)生過的大面積停電事故。
2015年,我國發(fā)電裝機容量達到15.06億千瓦,居世界第一,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單機100萬千瓦以上的超超臨界發(fā)電機組。中國的電力事業(yè)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80年,現在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電力大國,這是值得中國人民自豪的驕人業(yè)績,也是中國電力戰(zhàn)線上廣大職工一代代努力的結果。還特別應該記住李鵬、黃毅誠、曾培炎、姚振炎、史大楨等能源、電力的老一代領導及林宗棠、陸燕遜、孫昌基等電力設備領域的領導同志對我國電力發(fā)展做出的特殊貢獻。
二、改革開放使中國電力技術上了新臺階
1978年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接觸到發(fā)達國家的電力技術和裝備,也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差距。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引進了大量先進的發(fā)電裝備和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我國的電力技術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正是在這個時候進入國家計委工作,在機械電子局負責機械領域的技術引進工作,經手了幾乎所有的電力裝備的技術引進。我的前任是方萬柏同志,機械電子局局長是唐自元同志,他是朱镕基總理的湖南老鄉(xiāng),也是和朱镕基總理同時代在國家計委機械電子局工作的同事。我有機會見證了這一時期的技術引進和國產化工作。
那個時候國家外匯十分短缺,因此每一項引進技術的用匯指標都要經過審批。全部引進技術的外匯指標都集中到國家計委外資司管理。當時外資司負責技術引進外匯的是謝仰安。引進技術的申報和執(zhí)行都是由電力工業(yè)部和機械工業(yè)部負責,國家計委負責最后審批。在這一時期,從變壓器、高壓開關、避雷器、充油電纜到絕緣器材、電纜接頭,與輸變電有關的設備制造技術都引進過。
1981年通過全套購買國外的設備和技術,我國建成了第一條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從河南平頂山到湖北武昌,以解決武漢鋼鐵廠一米七軋機的電力穩(wěn)定問題。
1984年建成了第一條自行設計、建造的元錦遼海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從元寶山電廠經錦州、遼陽到達海城。這條線路所使用的設備幾乎都是我國用引進技術第一批自行生產的裝備,因此充油電纜漏油、變壓器漏油等質量問題不斷。當時平頂山高壓開關廠用引進技術生產的六氟化硫斷路器還發(fā)生過爆炸。
1989年,中國第一條±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葛洲壩(6.670, 0.08, 1.21%)至上海的葛滬直流建成投入使用。這條線路的裝備和技術都是全套購買自BBC公司的產品,后來BBC公司與阿西亞公司合并,就是現在的ABB公司。我國±500千伏和后來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在電力行業(yè)中還有一項重大的技術引進項目,是從美國西屋公司引進30萬、60萬千瓦發(fā)電機組。此前我國自行生產的發(fā)電設備最大是12.5萬千瓦的雙水內冷發(fā)電機組和20萬千瓦發(fā)電機。“文革”期間,國家也安排了東方電力設備公司等攻關30萬千瓦發(fā)電設備,但還沒有生產出來。從西屋公司引進的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發(fā)電機組為我國發(fā)電裝備的升級換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說起美國的西屋公司,這是一家對中國電力裝備提供過重要技術的公司,當然這家公司現在自身已逐漸衰落。在全國解放前,國民黨政府就派出了200多人到美國西屋公司實習,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后來成為我國電力裝備行業(yè)和電力行業(yè)的骨干。這在江澤民同志倡導編寫的《中國電機工業(yè)發(fā)展史——百年回顧與展望》中有介紹。改革開放后,我國又從西屋公司引進了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發(fā)電裝備技術。第一個依托工程是山東石橫30萬千瓦電廠和安徽平圩60萬千瓦電廠。這項技術的引進使我國的發(fā)電設備制造技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F在AP1000三代核電技術也是從西屋公司引進的。
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實現一批重大工程項目裝備的國產化,國務院設立國務院重大裝備辦公室,設在國家經委,由國家經委副主任林宗棠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林宗棠同志是當年在一機部沈鴻副部長領導下,上海重機廠萬噸水壓機的設計師,他后來當了第一任航空航天部部長。
據說最初國務院重大裝備辦公室是要設在國家計委的,由于時任國家計委主任宋平同志的推辭,建議設在了國家經委,國家計委作為組成成員單位參加工作。我就是以國家計委工作人員的身份參加國務院重大裝備辦的工作。江澤民、李鵬同志等當時都是國務院重大裝備領導小組成員。在最初確定的12大成套裝備中涉及電力裝備的有葛洲壩到上海的±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500千伏交流輸變電設備,秦山核電站設備,三峽工程設備和30萬千瓦、60萬千瓦發(fā)電設備。
三、分步走構建全國互聯互通互供的統(tǒng)一大電網
1999年前,我國電網仍是各區(qū)域電網互不相連狀態(tài),各管各的。此后陸續(xù)完成了東北電網與華北電網、華中電網與西北電網等的互聯互通,乃至完成了海南島與大陸的聯網、大陸向港澳的供電。
到了1999年,我擔任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分管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和工業(yè)、科技等方面的工作,那時我國已經形成東北、西北、華北、華東、南方聯營公司電網,但是山東、福建、四川(含重慶)、海南和新疆、西藏自治區(qū)都是和周邊省區(qū)互不相連的獨立電網。東北、西北、華北、華東、南方聯營公司電網以及川渝電網也都互不相連。200萬千瓦以上裝機的電網系統(tǒng)有11個。
在地廣人稀的新疆和西藏自治區(qū),區(qū)內又分為若干個小的地方電網。如西藏自治區(qū)最初只有拉薩和日喀則相連的藏中電網,林芝、昌都、阿里都是獨立的小電網。在新疆,有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北疆電網和庫爾勒為中心的南疆電網,奎屯以西的伊犁地區(qū)的電網互不相連,一個區(qū)內存在若干個獨立的小電網。那時候遠未形成全國互聯互通的統(tǒng)一大電網,各個電網自己管自己的事。
再進一步細看,全國還有那么多的小水電縣,歸水利部門管。有一年黑龍江有一個軍工企業(yè)發(fā)生群體性事件,朱镕基總理帶隊去黑龍江處理,我也作為中央代表團成員隨團前往。在黑龍江省匯報中特別提到了林區(qū)的困難,我才知道林區(qū)的電網電力部門不管,由林業(yè)部門管理,也是一個獨立的電網,后來林業(yè)困難了,無錢對林業(yè)電網改造和發(fā)展。
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我隨回良玉副總理到前線指揮部工作,恢復電力基礎設施,才知道阿壩州的電網叫牧業(yè)電網,由農業(yè)部門管,也不歸電力公司管。
最近這兩年在爭論特高壓問題時,反對特高壓的人強調分層分級管理的問題,我有時候就納悶,在我1999年分管能源交通基礎設施時,電網尚且如此分散、多頭,怎么個分層分級管理法?
當時的狀況是各自獨立管。所以我上任后對電網建設的想法是要把這些分散、獨立的大大小小的電網建設成在全國范圍內能夠互聯互通互供的統(tǒng)一大電網。但是我不敢確定能否在我任內完成這項任務。我的這一想法和當時國家電力公司想法是一致的,在建立全國互聯互通的國家大電網中大家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一)東北電網與華北電網相聯結
首先在2001年5月,建成了遼寧綏中至河北姜家營一回500千伏交流線路,使東北電網與華北電網相連,東北電網和華北電網成為一個同步大電網。但兩大電網靠一條500千伏交流線路相連實在太脆弱,所以后來又斷開,在高嶺建了±500千伏直流背靠背的換流站,把東北電網和華北電網聯結成一個異步電網。
綏中電廠扼東北電網和華北電網,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后來陳徳銘同志調任國家計委副主任,讓他分管能源時,我利用在北戴河開會的機會,專門請他到綏中電廠參觀了一下,并希望他能關注綏中電廠,以及東北電網與華北電網的聯網工作。
(二)華中電網與西北電網相聯結
靈寶換流站于2003年2月開工建設,2005年4月11日直流系統(tǒng)成功解鎖,實現了華中電網和西北電網的聯網。2005年8月,靈寶換流站正式投入商業(yè)運行。
將華中電網與西北電網相連,是通過河南靈寶到陜西臨潼的輸電線路連接。西北與華中聯網河南靈寶背靠背換流站擴建工程2009年12月14日正式投入商業(yè)運行。
2013年11月又建成了陜西寶雞到四川德陽的±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使西北電網與華中電網聯結成異步電網,四川水電開始輸往西北。
(三)華中電網與南方電網相聯結
為了解決向廣東送電1000萬千瓦的問題,2000年8月,根據李鵬委員長提議,建設從三峽到廣東的±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湖北荊州至惠州博羅響水鎮(zhèn))。2004年6月三峽到廣東±500千伏直流投產。華中電網與南方電網成為互聯的異步電網。
(四)華中電網與川渝電網相聯結,形成新的華中電網
位于四川的二灘水電站在建成之時遇上了亞洲金融危機,受此影響,用電需求處于低潮,二灘的水電不能有效消納。三峽電站電原定的輸電方案是由三峽向重慶供電,由于電力疲軟,決定三峽電站的電不再輸往重慶,而改由消納二灘的電力。后來經濟又恢復了高速增長,用電負荷急劇上升,重慶開始缺電,重慶市市長王鴻舉因此找到我,責怪為什么三峽不向重慶供電?此乃此一時,彼一時也。為了有效消納二灘電力和四川在豐水期的水電,決定建設三萬線,從三峽到重慶的萬縣,建設一條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將川渝電網與華中電網聯結成一個新的同步華中電網。
(五)三峽電力外送的中通道西電東送
三峽工程位于中國的中部,其一大功能是生產出大量的清潔電力,在當時中國缺電的情況下,這是十分寶貴的資源。三峽周邊的省市都搶著要分三峽的電。
最初三峽分電的范圍包括向西輸往重慶地區(qū),其余的基本上是沿江向華中、華東地區(qū)輸送,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浙江。規(guī)劃的第一條輸往華東電網的是三常線(三峽龍泉至常州)±500千伏直流線路。此外還有三滬線(湖北宜都至上海青浦華新鎮(zhèn))等。后來根據形勢變化,在2000年8月北戴河會議決定,建設三廣線,從湖北荊門至廣東惠州博羅縣。
但是三峽工程建成的時候恰逢用電低谷時期,許多省市表示難以接受三峽的電力。重慶過去說,重慶為三峽移民作出了犧牲,應該分三峽的電?,F在說重慶為三峽移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能接受三峽的電。再后來重慶地區(qū)主要消納四川二灘電站的水電。但是后來用電又緊張了,特別是在枯水期缺電,重慶就責怪為什么不給重慶送電?
河南省說自己是以火電為主,不需要三峽的電。江西說自己是一個農業(yè)小省,不需要多少電。安徽也說自己是農業(yè)省,而且有兩淮煤礦,也不需要三峽的電。只有江蘇、上海、浙江始終表示接受三峽的電。
為此我讓國家發(fā)改委基礎產業(yè)司由王駿牽頭,成立三峽分電小組,將三峽電力分年分配到各省市。三峽工程建成后國家組成三峽工程驗收委員會,分成兩部分驗收:一部分是三峽樞紐工程,另一部分是三峽輸電工程。國家三峽輸電工程驗收組由時任發(fā)改委主任馬凱任組長,我當時是負責能源的副主任,任副組長。經過一年多專家們的辛勤工作,完成了三峽輸電工程的國家驗收。
在供電緊張的時期,湖北省代表團曾有人質疑為什么要把三峽的電力遠送到華東地區(qū)?為什么不能留在湖北發(fā)展湖北經濟?但是他們不知道,三峽發(fā)的電在豐水期和枯水期相差懸殊。在豐水期可以發(fā)到近2000萬千瓦電力,而在枯水期僅有550萬千瓦左右。要解決這一豐枯期的巨大缺口,必須在湖北建設1000萬千瓦以上的火力發(fā)電來平衡,但在豐水期時這1000萬千瓦的火電又將停發(fā),這是非常不經濟的,只有互聯互通互供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之道。
(六)西電東送,南方電網的形成
南方電網形成之前叫南方聯營公司。廣東省的電力資產主要是廣東省的地方資產,不屬于國家電力公司。由于廣東省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缺電非常嚴重,成為常態(tài)。廣東電力此前就在天生橋一級、二級電站投資,獲得一定份額電力,并正在建設天生橋到廣州的±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2000年8月北戴河會議中央決定實施西電東送工程,在“十五”期間由云南、貴州向廣東送電1000萬千瓦。大規(guī)模的南通道西電東送工程就此展開。
經過“五大戰(zhàn)役”,提前完成了向廣東送電千萬千瓦的任務。“五大戰(zhàn)役”全部完成后,南方電網公司西電送廣東總的通道輸送能力達到1088萬千瓦,至2004年9月,“五大戰(zhàn)役”所有電網項目圓滿完成,比原計劃提前了15個月。在電力體制改革中南方電網就此形成。
(七)華北電網與華中電網相聯結,形成兩華同步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從山西的晉東南建設一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到湖北荊門,使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聯結成一個同步大電網,進而再形成華北、華中、華東的“三華”同步電網。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可以在枯水期將華北的火電送往華中,而在豐水期可將在華中地區(qū)三峽、四川等水電站的水電送往華北。
但是建設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引起了爭議,有一部分人反對建設晉東南至湖北荊門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反對形成“三華”同步電網。但是經過反復論證,國家發(fā)改委還是報經國務院同意,批準建設了從山西晉東南到湖北荊門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目前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已經形成一個同步大電網。但是僅靠一條1000千伏特高壓將華北電網與華中電網相連仍顯不夠堅強。
(八)建設青藏聯網工程
從青海格爾木建設一條±400千伏的直流輸電線路到西藏拉薩,從此西藏電網與西北電網相連,不再成為孤網。
青藏聯網工程是經過反復論證和思考的。因工作關系我多次到過西藏,第一次去是為了西藏滿拉水電站,當時是由武警水電部隊施工,出現了一些問題。劉源同志當時是武警水電部隊政委。由于西藏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西藏始終保持了一個清潔能源電力市場,沒有燃煤火電站,僅有少數應急的燃油機組。
在建設青藏鐵路時,我曾考慮過青藏鐵路建成后有條件通過鐵路將煤炭從西北運到西藏,是不是可以在那曲建一個燃煤火電站?但是考慮再三,還是宜保持西藏清潔能源電力為妥。此外,西藏高原空氣稀薄,火力發(fā)電廠出力受到影響,在那曲建燃煤火電廠的想法也就放棄了。
但是由于水力發(fā)電的豐枯季節(jié)差,西藏以水電為主,豐水期沒有問題,枯水期嚴重缺電。我們曾動員華潤電力將在廣東建設的燃油燃氣機組拆往西藏,支援西藏的電力建設。但是燃油電站發(fā)電成本極高,每年用于西藏的電力補貼數額很大,甚至當時西藏自治區(qū)發(fā)改委分管電力的副主任李本珍曾提議由西藏在安徽等地投資電廠,收益作為對西藏電力的補貼。
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西藏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加速,電力短缺的問題比較嚴重,特別是在枯水期顯得尤為突出。經過反復論證,為一勞永逸解決西藏的供電問題,還是應當建設青藏聯網工程。在枯水期由西北電網向西藏供電;在豐水期,如果今后水電在西藏進一步發(fā)展,有富余電力可以向西北供電。
但是青藏聯網工程受到了一些未曾到過西藏的專家的質疑。他們認為青藏聯網代價太高,主張在西藏建設燃油機組,沒有必要建設青藏聯網工程。他們上書給國務院領導,國務院領導又批轉我們論證。
我請國家能源局電力司邀請反對者到西藏實地考察,但是電力司建議由于該同志年事過高,不宜到西藏考察。最后我們與國家電網公司協商,還是下決心建設青藏聯網工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同志對建設青藏聯網工程非常支持,從長遠考慮,國網公司建議建設±500千伏輸變電線路。
可是一個新的問題發(fā)生了。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聽了一些人的意見,認為建設±500千伏容量太大,沒有必要,建議降低電壓等級,用±400千伏直流輸電。當時我還納悶,±500千伏不是一個標準的電壓等級嗎?為什么要搞一個新的電壓等級出來呢?那個司長對我說,直流輸電沒有什么標準電壓等級,多少千伏都可以。估計他也是聽一些專家講的。
這樣國家能源局和國網公司在建設什么樣的電壓等級的問題上產生了意見分歧,又僵持了一段時間。最后我與劉振亞同志協商,他說為了盡快建設青藏聯網工程,國網公司讓步,就按能源局意見建設±400千伏的直流輸電線路。青藏聯網工程經過5年的論證才這樣在爭議聲中落地了。
2010年7月29日,我們在西藏和青海格爾木兩地同時舉行了隆重的青藏聯網開工儀式,時任國家發(fā)改委主任張平同志和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同志在格爾木參加了開工典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發(fā)來了賀電。西藏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張慶黎和我,以及國網公司舒印彪總經理在西藏出席了開工典禮。
(九)將新疆電網與西北電網相聯結
早在電力體制改革前,國家電網公司尚未成立,國家電力公司科技司司長張曉魯是我研究生時的同學,向我匯報要將西北電網的330千伏高壓升級為750千伏高壓輸電。我曾質疑電壓等級是不是太高了?但是鑒于西北已有330千伏輸電線路,建設500千伏或1000千伏輸電線路都不太妥當,只好同意將西北電網升級改造為750千伏高壓輸電網。2010年7月22日建成了烏吐哈750千伏輸電工程,年底完成了哈密至甘肅永登750千伏輸電線路,實現西北電網與新疆電網相聯。
(十)西藏自治區(qū)內部電網相聯結
西藏電網最初是從拉薩和日喀則這兩個西藏最重要城市發(fā)展起來的。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中央政府最初是從重慶電力部門抽調人員幫助西藏進行電力建設。拉薩、日喀則地區(qū)逐漸聯結成藏中電網,山南地區(qū)也連接進藏中電網。
我去西藏時,林芝地區(qū)、昌都地區(qū)和阿里地區(qū)由于距離太遠,都是獨立的小電網。后來利用農網改造的機會,將拉薩和林芝電網連在一起,形成了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地區(qū)這幾個西藏最重要的人口和經濟集中地的藏中電網。但是由于昌都地區(qū)和阿里地區(qū)距離遙遠,仍然是獨立的小電網。
(十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內的電力聯網
首先是將烏魯木齊地區(qū)和南疆庫爾勒地區(qū)聯結成一個電網,伊犁地區(qū)的電網仍然是獨立的。后來通過修建恰甫其海水利樞紐工程和吉林臺水電站,從奎屯修建輸電線路到伊犁地區(qū),形成了全疆互聯互通的統(tǒng)一電網。
(十二)海南島與大陸的聯網
海南島原是一個孤島電網,與廣東并不相連。電力體制改革組建南方電網,南方電網覆蓋的范圍是貴州、云南、廣西、廣東和海南。后來時任海南省委書記的汪嘯風同志給曾培炎同志打電話說,我們海南島是一個獨立的電網,進入南方電網沒有實質性的意義,除非將海南島和廣東電網連接起來,才能真正融入南方電網。
曾培炎同志答應南方電網組建后將建設從湛江到海南??诘暮5纂娎|,將海南與南方電網實現物理相聯。南方電網成立后兌現承諾,雖然造價較高,仍然建設了廣東到海南的500千伏海底輸電線路,目前容量并不算很大,只有60萬千瓦,但是海南電網與南方電網的相連,自此除臺灣島外全國各省份形成互聯互通的統(tǒng)一大電網。
2015年7月23日,南方電網主網與海南電網第二回500千伏跨海交流聯網工程項目獲國家發(fā)改委正式核準批復。聯網二回工程建成后,聯網輸送能力將達到120萬千瓦,解決海南電網“大機小網”問題,將有利于提高昌江核電機組運行安全經濟性以及海南電網安全可靠運行能力。
(十三)山東、福建等省獨立電網聯結融入大電網
由于山東經濟發(fā)展快,電力不足,在山西建設的王曲電站向山東點對網供電,后來建設寧夏寧東至山東青島±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山東電網已經融入華北電網。福建省與浙江省電網相聯,融入到華東電網。
(十四)金沙江水電基地電力輸送
金沙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流入云南省,在云南省境內稱金沙江中游,金沙江下游是云南省和四川省的界河。在金沙江下游規(guī)劃有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和烏東徳4個大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總和接近于兩個三峽,是我國重要的水電基地。
金沙江水電開發(fā)規(guī)劃時,電力體制尚未改革,統(tǒng)一由水電部管。但是在金沙江水電基地開始建設時已經形成了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兩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希望金沙江下游的水電能夠全部由國家電網公司區(qū)域內消納,而云南省和南方電網公司認為,云南省電力已劃入南方電網,金沙江云南省一側的發(fā)電機組的電力應向云南省、南方電網輸送。
我說服了劉振亞同志,就按照這個方案,金沙江右岸機組通過建設向上直流(向家壩至上海奉賢)送往華東地區(qū);金沙江左岸電力則由南方電網送往廣東地區(qū)。向上直流是我國建設的第一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
后來巴西建設美麗山水電站,電力輸往里約熱內盧地區(qū)。美麗山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和輸電距離和向上直流非常接近。我邀請巴西能源部長參觀訪問向上直流,陪同他參觀了上海奉賢變電站,引起了巴西能源部長的興趣,問了很多問題。以后經過多次考察,確定采用中國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技術,在后來的招標中,國網公司經過不懈的努力,贏得了投資建設巴西美麗山水電站至里約熱內盧±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項目。
(十五)大陸向港澳的供電
早在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時,香港的中華電力就是主要股東之一,大亞灣核電站的電力有相當一部分要送往香港。大亞灣核電站的建成實現了向香港的供電。但是香港仍有600萬千瓦左右的燃煤電廠。香港地區(qū)面積狹小,燃煤電廠不僅有排放問題,而且堆煤場和固體廢物也將占據一定的面積,而香港的土地資源十分寶貴。
當時,邱騰華先生是香港環(huán)境局局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很強,有計劃要淘汰香港的燃煤電廠,邱騰華先生多次找過我,希望能增加從大陸購電,逐漸淘汰香港的燃煤電廠。經請示中央,中央政府希望香港特區(qū)能保持繁榮穩(wěn)定,對香港方面提出的要求盡可能予以滿足。
與我工作有關的,一是香港擔心來自海南鶯歌海海底管道的天然氣供應會逐步減少,希望能通過西氣東輸管道,延伸建設由深圳到香港的天然氣管道,每年向香港供氣10億立方米;第二個要求就是向香港供電問題。
當時成立了內地與港澳基礎設施建設聯絡小組,內地方面由我負責。2008年8月28日,我受中央政府委托與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在香港共同簽署了關于供氣供電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內容是向香港20年供氣和供電。
我同時還拜訪了中華電力,中華電力主要是負責九龍半島的供電;還拜訪了李嘉誠旗下的港燈公司,港燈向香港本島供電。之前只有中華電力投資了大亞灣核電站,從內地購電,這次港燈也表示有興趣研究從內地購電。
考慮到香港投資者的利益,同時也考慮現有大亞灣和嶺澳的模式,我還口頭答應可以在廣東粵東地區(qū)尋找一個核電廠址,初步定在汕頭的汕尾地區(qū),歡迎香港方面采取類似于大亞灣投資的方式共同投資建設向香港供電的核電站。
開始的時候,香港方面是非常積極的,認為核電是清潔能源。之所以沒有提在大亞灣再建核電機組向香港供電,是因為這個地區(qū)已有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但是不幸的是,2011年初發(fā)生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居民恐核情緒上升,香港特區(qū)政府擔心香港居民的接受程度,對從內地購買核電開始諱莫如深起來,不再像過去那樣積極。但是香港并未放棄從南方電網購電的想法,成本也比在香港發(fā)電便宜。
澳門方面主要是燃油發(fā)電機組,而且裝機容量比香港小得多,他們對從大陸購電一直持積極態(tài)度,在當時高油價情況下曾表示可以考慮放棄所有燃油發(fā)電,全部改由從內地購電。
(十六)大陸與臺灣的聯網問題
臺灣缺少能源資源,臺灣發(fā)電主要靠燃油、燃氣、燃煤,同時現有三個核電站,臺灣的四核問題因為兩黨政治爭端而擱淺。臺灣現有三個核電站產生的核廢料雖然數量很少,存放于一個叫蘭嶼的小島,設計儲量已經快儲滿,但是因為臺灣沒有核廢料處理設施,也一直在尋找解決方案。
臺灣島內反對建核電站的聲音還是很大的,其實解決臺灣島的供電問題從技術層面看并不復雜,從福建平潭到臺灣新竹海上距離僅140公里左右,比海南島的海底電纜長不了太多,所以從大陸通過海底電纜向臺灣島內供電是完全可以實現的?,F在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是政治問題。只要臺灣方面有意愿,這是不難做到的。
四、全國聯網尚留遺憾
所幸的是,在我2011年初從能源局局長崗位上退下的時候,實現了全國大陸電網的互聯互通,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是作為沿海兩個經濟發(fā)達的省份,福建和廣東沒有能夠實現聯網。當初為了解決廣東的供電問題,我曾提出過福建電網與廣東電網相連的問題,但是后來由于電力體制改革,形成了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福建電力歸屬國家電網公司,廣東電力歸屬南方電網公司。這樣兩省的電網相聯問題就被擱置起來。
從省的態(tài)度看,福建省是較為積極的,廣東省積極性不高。其實國網、南網公司都是央企,只要政府下決心,實現福建和廣東的聯網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二是現在其他區(qū)域電網之間都實現了電力互供,但唯有華北和華東電網之間尚未有高電壓輸電相連,未能實現跨區(qū)供電,原因是國網公司提出的建設“三華”電網的設想遭到一些人的反對,實際上最后剩下的也就是從華北到華東的輸變電線路的建設了。
雖然我力主積極推動,但是國家能源局電力司的個別人采取曖昩態(tài)度,一直未辦理。上屆政府領導面對不停地收到不同意見的來信,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所以一次次被擱置起來。雖然后來把皮球踢到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的專家評審中多數專家還是贊成建設華北到華東的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但是中咨公司內部意見卻無法統(tǒng)一,最后只能采取和稀泥的辦法,建設一條從錫林浩特到山東泰安的1000千伏交流,就是不建到近在咫尺而又需要電的華東南京,這樣做就是為了避開形成“三華”電網。同時同意建設一條從錫林浩特到華東的±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這樣處置的目的仍然是為了避開形成“三華”同步電網的問題。
這問題只能留待后人去解決,但是我想就和寧西鐵路一樣,早晚是會解決的。目前各大區(qū)電網唯有華北電網與華東電網未實現相聯和互供,這是很大的遺憾。
回首我國的電網發(fā)展歷程,我感慨萬千。現在在遼闊的國土上,從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南海之濱的海南島都由一個互聯互通的電網覆蓋了。這真是一個偉大的世紀工程。如果你現在到西藏,在夜晚,拉薩的八廓街燈火通明,和內地的大城市沒有什么兩樣。再到國外看到一些發(fā)達國家的老舊電網,真為我們國家的建設成就而自豪。
評論